经验交流
在全区普通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
【来源】 自治区助学管理中心 【时间】 2016-12-30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同志们:

这次全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经验交流会开的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议主题很突出。王厅长的重要讲话和此次会议安排的11所高校典型经验交流以及2名学生代表发言都聚焦“资助育人”这个主题。二是大会经验交流很给力。11个单位的经验交流发言很具有代表性,分别从资助对象、资助管理、资助宣传、创新资助育人方式等方面作了深入探索,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我区高校在推进资助育人工作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讲的也很好,对其他高校很有借鉴意义,值得大力宣传。三是工作任务很明确。王厅长从坚持资助育人理念、进一步增强新时期资助育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准确把握资助育人的内涵和要求、力求在资助育人上有新突破,协同推进、科学发力、扎实做好新时期资助育人工作等三个方面对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学校一定要抓好落实。在此,我代表自治区管理中心,向为此次会议提供宝贵经验的高校及其发言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一年来给予自治区管理中心的理解与支持致以崇高的敬意!

借此机会,我想就高校资助育人和2017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谈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高校资助育人

“资助育人”,既是一个新话题,也是一个老话题。说它新,是因为各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和学校都在探索之中,真正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不是很多;说它老,是因为从实施国家资助政策开始,我们就一直强调资助与育人并重的工作理念,其实这就是资助育人的核心要义所在。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总书记参加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学生资助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资助育人,就是要把握遵照这样的规律,利用这样的动力,以扎实的资助工作为基础,培养受助学生的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成长成才。

近些年,学生资助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由狭义的学生资助(单一的经济资助)转向广义的学生资助(发展性资助),包括经济资助、心里疏导、学业指导、价值引领、能力提升等诸多方面。我们一直强调要把资助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把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和“人人成才”这个教育目标,融入整个资助过程。学生资助育人工作要把握“一个目标”,资助育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资助育人目标就是培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资助育人工作就是建立起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这样一条良性通道,最终让受助学生同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同样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同样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并且能够感恩社会、回馈社会。抓住“一个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也是资助育人的核心内容。我们要把握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以这个核心为引领,指引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建功立业。抓住“两项能力”,即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资助育人要重点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个性发展和独立思考,鼓励自由探索与创新,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和帮助受助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使广大学生能动手、会动手、出手就不凡。抓好“三项教育”,即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要抓好励志教育。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的激励导向作用,树立优秀典型,大力传播正能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要抓好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的道德约束作用,普及金融知识和法律常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要抓好社会责任感教育。充分发挥共享发展理念的引导作用,鼓励受助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知恩感恩、勇于担当、互助共享的优良品质。

关于资助育人问题,目前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各校都在积极探索之中,这里我想提三点建议:一是资助育人要加强研究。各要加强资助育人研究,从理论上理清楚资助育人的内涵、外延及其实现途径与模式;二是资助育人工作要协同推进。最好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进,防止“单打独奏”,影响效果;三是资助育人活动要形成品牌。资助育人的载体主要是活动,各学校要在本校内形成氛围,最好能形成一个品牌。

二、关于2017年高校学生资助的几项重点工作

2017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考虑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以及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坚持一个目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抓住三个重点(精准资助、资助育人、资助宣传),努力实现个新突破。

一是力求在精准资助上有新突破。我们时常接到学生、家长或者老师反映:不太贫困的学生拿到了国家助学金,而真正贫困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国家资助。或者是有的学生认为,他比别人困难,但得到的助学金没有别人多。这说明什么问题?这实际上反映的是资助不精准的问题。群众的诉求很简单,就是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希望受到与其困难程度相对应的资助,只有这样,他们认为资助工作才做到点子上、扶到人心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家长的认可,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得到人民群众的真正拥护和好评。各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精准资助理念变成现实行动,将座谈会上的成功做法像蒲公英一样飘向全高等学校落地生根,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起来,成为教育扶贫的“品牌工程”、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

怎样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学生资助“精准度”。我想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嵌入:一是要做到资助对象精准。首先要兜住一条底线,即要把最困难的五类群体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这五类人群是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学生、特殊供养学生、孤儿、残疾学生等。其次要探索一个办法,即要研究探索制定科学高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完善认定机制,解决好“资助谁”的首要问题,确保把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弄清楚,把家庭状况、困难程度、困难原因、存在问题等弄清楚,这是做好精准资助的基础。二是在“资助力度”上更加精准。探索分档资助,根据学生不同贫困程度,给予不同资助力度。三是资金发放与使用要精准。助学金评审和发放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发放一定要及时,我多次强调过国家助学金发放的六字要求,即及时、足额、规范。希望我们资助战线同志们必须落实好教育部提出的“精准资助”工作要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途径与做法。

    是力求在资助育人上有新突破。全面落实习总书记立德树人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在内涵挖掘和形式创新实现有机融合,多做一些扎实的工作,多搞一些深入人心的活动,多征集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案例,在育人上倾注心血、下足工夫,力争资助育人上有新突破。希望大家可以根据各校特点,开展一些具有品牌标志的活动,如“爱心传递”活动、“技能提升”资助行动等。同时要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精准发力。要找准时间结合点,针对不同时间点开展不同的育人活动,如五四青年节多开展爱国教育、“七一”前多开展爱党教育、奖助学金评审及发放时多开展感恩教育、寒暑假期间多开展回馈社会的实践活动等;要找准对象结合点,针对不同的受助学生群体开展不同的育人活动,如对贷款学生多开展诚信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开展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对低年级学生多开展励志教育、对高年级学生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等。2017年我们要征集一批高校资助育人典型案例,形成《自治区高校资助育人经验选编》。

力求在宣传工作有新突破。2017年是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十周年,也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组织系列宣传活动,各学校资助宣传要把重点放在挖掘优秀受助学生、优秀资助工作者等典型事迹的宣传上,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资助工作成效。今天会议上我们听到一些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有想法又有做法,有理论性又有实践,对我很有触动、很有启发,但这还是零星的、分散的,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下一步要集中力量将资助政策和成效大面积的传播出去。关于资助宣传工作,我想强调四点:一是宣传关口要前移;二是宣传重心要下沉;三是宣传的手段要创新;四是要加强资助成效的宣传。

力求队伍建设上有新突破。高校资助工作任务多、责任重,下一步我们要逐级理清责任、落实责任,把责任明确清楚了,工作才能干得清清爽爽、明明白白,一亩三分地划清楚了才好谈“守土有责”。同时我们将继续组织召开各类资助工作培训会议,强化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和业务管理水平。好学生准资助工作,是历史任务、是政治责任,部分学校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甚至是“嘴上新理念、手上老办法”,不认真琢磨怎么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不去创新手段、探索新方法,只是将常规工作“包装”成资助育人,这次的材料报送中就有个别学校存在这样的情况,这种“新瓶装老醋”、掩耳盗铃的态度怎么能够把资助工作做好,这些学校要好好反思一下。希望在座的各位,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让资助管理人员树立公心、爱心和平常心,打造一支廉洁奉公、服务于民、令行禁止的高校学生资助队伍。同时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理念,不断加强政策学习和业务知识的更新培训,贯彻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真正把资助工作重视起来,不止思想上,更要落实到实践中。

    同志们,在各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我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我代表自治区助学管理中心,对各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资助一名学生,改变一个家庭、阻止贫困代际传递,造福国家社会家庭”,从事学生资助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以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提升高校学生资助水平,为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临近年底,4天就是2017年了,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内蒙古自治区助学管理中心主任  贾云

                        2016.12.27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