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蒙古文版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搜本站
  • 首页
  • 委厅概况
  • 教育动态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党建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蒙文版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微博微博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暖心专区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委厅概况
  • 教育动态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双减”工作专栏
内蒙古日报 | 坚定不移推动“双减”政策落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来源:内蒙古日报发布日期:2024-07-25 16:08
A+ A- 分享至:

2021年7月,国家“双减”政策落地,广大学生和家长饱含期待。

号角吹响,足音铿锵。“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内蒙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急难愁盼,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角度出发,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双减”工作,着力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

高位统筹有序推动

自治区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双减”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将“双减”工作列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双减”实施方案,把“双减”工作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一体推进。自治区统一部署,坚持校内减负提质增效和校外治理同步推进,自治区教育厅牵头抓总,成立了由2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双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先后制定50余个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务实管用的“1+N”政策体系和制度规范,合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双减”工作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主要内容,有效发挥督导“长牙齿”作用。自治区教育厅设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统筹归口管理。全区各盟市、旗县(市、区)均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统一调度、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积极推动建立“双减”工作长效机制。

聚焦“三提高”

校内减负提质增效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三年来,自治区以“双减”为重要支点撬动教育改革,聚焦“三提高”,扎实推动校内减负提质增效。

“一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和《中小学课程教学管理规范(试行)》,分学科举办教学基本功比赛,开展学科示范课例评选和教学专项课题研究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施教能力。建设115间高标准网络教研室,建立兼职教研员工作机制,实行四级“名师工作坊(室)”合作教研制度,完善三级联动的“云教研”模式,实现网络教研常态化。

“二提高”——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为了在作业“减量”中实现课堂“增效”,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推进以“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为重点的减负行动,要求各地按照“一校一案”制定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同时,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设计及管理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总结、推广、交流各地经验做法。

“三提高”——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自治区积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在2021年秋季初步实现了“市县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的目标。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制定以财政投入为主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政策,自治区本级财政累计投入13.7亿元。制定“双减”背景下关心关爱教师十条具体措施,切实保障教师学习、备课和休息时间等。丰富线上学习资源,推出“优课在线”自主学习平台,开通电视教育专区,录制优课和配套辅助资源,累计播出量近千万次。

监管与规范并重

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合规经营

三年来,自治区坚持监管与规范并重,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治理,校外培训无序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大大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严查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自治区全面停止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各类学前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各地充分发挥网格化综合治理优势,健全违规培训预防、发现、查处机制,并建立三级监督举报平台,不断拓宽和延伸日常监管的广度与深度。自治区教育厅上线违规培训“随手拍”小程序,及时核查处置隐形变异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举报线索。建立校外培训行政执法体系,推动设立校外培训监管内设机构、配齐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基层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

全面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行为,引导其依法合规经营。自治区落实分类管理要求,出台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流程,明确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别由教育、科技、文化和旅游、体育部门审批(核准)和监管。自治区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暂行办法》,通过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等方式监管资金,严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大力推广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逐步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穿透式监管。把校外培训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校外培训机构贯彻落实“三管三必须”实施方案》,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多部门齐抓共管

形成“双减”落实合力

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地各相关部门上下协同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自治区科技厅积极开展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监督检查,并组织专题培训;自治区公安厅指导各级公安机关依法依规查处校外培训机构侵犯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案件;自治区民政厅加强登记审查,严把入口关;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对2600余家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起底式排查,落实常态化监管责任;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校外培训广告治理专项行动,监测互联网平台校外培训广告;自治区体育局加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选派体育院校毕业生到乡村中小学开展志愿支教服务;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高度重视培训机构消防安全工作,指导各级消防部门常态化开展消防隐患排查治理……各部门在自治区“双减”联席会议机制的框架下,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共同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细。

强化宣传引导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工作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抓手,对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自治区各级各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了解“双减”、理解“双减”、支持“双减”、参与“双减”。各级教育部门通过开设“双减”专栏、发布致家长一封信、播发“双减”宣传片等,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各学校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家长会等,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将政策讲清楚、说明白,确保“双减”政策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

此外,自治区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意见和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访制度等配套文件,编印《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读本。各盟市、旗县(市、区)成立家长学校总校,各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分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营地建设,推动家校社共同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心有所向,路必不远。三年来,内蒙古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大压减,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发展逐步规范,“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

攻坚克难,任重道远。“双减”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下一步,自治区将继续“咬定青山不放松”,推动“双减”政策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坚持综合施策、疏堵结合,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突出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做好校内提质减负“加减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持续提升校外培训治理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打印 打印 关闭 关闭
  • 微信公众号
  • 教育厅微博
  • 手机版
  • 教育部官方网站
  • 省级教育网站省级教育网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盟市教育局盟市教育局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 包头市教育局 乌海市教育局 赤峰市教育局 通辽市教育局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 呼伦贝尔市教育局 巴彦淖尔市教育局 乌兰察布市教育局 兴安盟教育局 锡林郭勒盟教育局 阿拉善盟教育体育局 满洲里市教育局 二连浩特市教育科技局
  • 区内本科院校区内本科院校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 赤峰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集宁师范学院 河套学院 内蒙古艺术学院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内蒙古开放大学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 区内高职院校区内高职院校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通辽职业学院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扎兰屯职业学院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内蒙古大学交通职业技...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 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青... 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中...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科技职业学院 内蒙古能源职业学院 内蒙古美术职业学院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网站支持ipv6
  • 蒙ICP备15003152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92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60
  •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丁香路5号 邮编:010011 值班电话:0471-2856534 信访电话:0471-2856057
蒙古文版
无障碍浏览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搜本站
  • 网站首页
  • 委厅概况
  • 教育动态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双减”工作专栏
内蒙古日报 | 坚定不移推动“双减”政策落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发布日期:2024-07-25 16:08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1年7月,国家“双减”政策落地,广大学生和家长饱含期待。

号角吹响,足音铿锵。“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内蒙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急难愁盼,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角度出发,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双减”工作,着力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

高位统筹有序推动

自治区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双减”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将“双减”工作列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双减”实施方案,把“双减”工作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一体推进。自治区统一部署,坚持校内减负提质增效和校外治理同步推进,自治区教育厅牵头抓总,成立了由2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双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先后制定50余个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务实管用的“1+N”政策体系和制度规范,合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双减”工作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主要内容,有效发挥督导“长牙齿”作用。自治区教育厅设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统筹归口管理。全区各盟市、旗县(市、区)均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统一调度、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积极推动建立“双减”工作长效机制。

聚焦“三提高”

校内减负提质增效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三年来,自治区以“双减”为重要支点撬动教育改革,聚焦“三提高”,扎实推动校内减负提质增效。

“一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和《中小学课程教学管理规范(试行)》,分学科举办教学基本功比赛,开展学科示范课例评选和教学专项课题研究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施教能力。建设115间高标准网络教研室,建立兼职教研员工作机制,实行四级“名师工作坊(室)”合作教研制度,完善三级联动的“云教研”模式,实现网络教研常态化。

“二提高”——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为了在作业“减量”中实现课堂“增效”,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推进以“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为重点的减负行动,要求各地按照“一校一案”制定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同时,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设计及管理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总结、推广、交流各地经验做法。

“三提高”——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自治区积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在2021年秋季初步实现了“市县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的目标。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制定以财政投入为主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政策,自治区本级财政累计投入13.7亿元。制定“双减”背景下关心关爱教师十条具体措施,切实保障教师学习、备课和休息时间等。丰富线上学习资源,推出“优课在线”自主学习平台,开通电视教育专区,录制优课和配套辅助资源,累计播出量近千万次。

监管与规范并重

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合规经营

三年来,自治区坚持监管与规范并重,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治理,校外培训无序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大大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严查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自治区全面停止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各类学前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各地充分发挥网格化综合治理优势,健全违规培训预防、发现、查处机制,并建立三级监督举报平台,不断拓宽和延伸日常监管的广度与深度。自治区教育厅上线违规培训“随手拍”小程序,及时核查处置隐形变异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举报线索。建立校外培训行政执法体系,推动设立校外培训监管内设机构、配齐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基层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

全面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行为,引导其依法合规经营。自治区落实分类管理要求,出台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流程,明确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别由教育、科技、文化和旅游、体育部门审批(核准)和监管。自治区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暂行办法》,通过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等方式监管资金,严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大力推广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逐步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穿透式监管。把校外培训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校外培训机构贯彻落实“三管三必须”实施方案》,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多部门齐抓共管

形成“双减”落实合力

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地各相关部门上下协同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自治区科技厅积极开展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监督检查,并组织专题培训;自治区公安厅指导各级公安机关依法依规查处校外培训机构侵犯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案件;自治区民政厅加强登记审查,严把入口关;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对2600余家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起底式排查,落实常态化监管责任;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校外培训广告治理专项行动,监测互联网平台校外培训广告;自治区体育局加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选派体育院校毕业生到乡村中小学开展志愿支教服务;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高度重视培训机构消防安全工作,指导各级消防部门常态化开展消防隐患排查治理……各部门在自治区“双减”联席会议机制的框架下,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共同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细。

强化宣传引导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工作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抓手,对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自治区各级各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了解“双减”、理解“双减”、支持“双减”、参与“双减”。各级教育部门通过开设“双减”专栏、发布致家长一封信、播发“双减”宣传片等,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各学校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家长会等,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将政策讲清楚、说明白,确保“双减”政策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

此外,自治区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意见和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访制度等配套文件,编印《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读本。各盟市、旗县(市、区)成立家长学校总校,各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分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营地建设,推动家校社共同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心有所向,路必不远。三年来,内蒙古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大压减,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发展逐步规范,“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

攻坚克难,任重道远。“双减”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下一步,自治区将继续“咬定青山不放松”,推动“双减”政策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坚持综合施策、疏堵结合,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突出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做好校内提质减负“加减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持续提升校外培训治理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移动版 | 电脑版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蒙ICP备1500315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60
蒙公网安备15010202150927号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