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蒙古文版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搜本站
  • 首页
  • 委厅概况
  • 教育动态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党建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蒙文版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微博微博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暖心专区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委厅概况
  • 教育动态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党建工作
2024-08-26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栏
内蒙古农业大学:多维度加强科技激励,深度推进有组织科研 | 科技激励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布日期:2023-03-08 12:37
A+ A- 分享至:

为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着力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激励、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科研评价等工作。202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发改委、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知识产权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统筹指导我区高等学校加快完善科技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高等学校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02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通过完善科技人才引育、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保障等举措,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为推进我区高等学校加快落实科技激励政策,优化提升科研管理效能,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特设立“科技激励”专栏,加大对科技激励政策的宣传力度,分享和推广各高等学校工作亮点和典型做法。


内蒙古农业大学

多维度加强科技激励,深度推进有组织科研


内蒙古农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从保障科研时间、加大青年人才激励、改革人才评价等多个维度强化科技激励,激发人才团队创新活力,深度推进有组织科研,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赋权改革与简化流程两手抓,切实为人才团队减负松绑

内蒙古农业大学持续推进科研管理“放管服”改革,先后制修订了《科研奖励办法》《科研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间接经费管理办法》《“包干制”项目管理办法》等17项科研管理制度,构建了系统全面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为创造良好创新生态提供了制度保障。以此为基础,立足农牧林水草乳沙优势学科领域和种业振兴等重大需求,依托学校4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立项支持27个科技创新团队和18个种业人才团队,围绕自治区农牧业和生态领域重点创新需求开展“1+1+N”有组织科技攻关。充分发挥科研绩效的激励引导作用,提高间接费用比例、增加绩效支出、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并进一步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赋予科研团队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提高人才团队智力劳动回报。

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办事流程,简化过程管理,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加强科研管理系统和智慧财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推行“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报送”,项目申报受理、形式审查、任务书签订、知识产权登记备案、科研经费报账等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让数字信息多跑路,科研人员少跑腿。学校2022年度协助科研团队招聘科研财务助理60余名,为人才团队提供辅助服务,保障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中。

二、增加机会与勇挑大梁同推进,激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针对青年科研人员因研究积累少导致项目竞争力弱、科研经费短缺的突出问题,学校发挥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作用,设立了45岁以下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多学科交叉研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科研创新平台能力建设等5大类9个子类项目,并着力加大项目体量,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2022年度全校立项的242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资助45岁以下青年教师168项,占总项目数的69.4%和总经费的77.0%,为推进青年科技人员潜心钻研、接续创新创造了良好环境。

学校修订《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制定《科研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优先推荐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研任务、担当科研团队带头人或科研平台负责人,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2022年学校青年人才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级项目321项,占当年立项总数的52.8%,比2018年增加109项、占比增加3.6%。新获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林草局青年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各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青年领军人才4人、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14人。

三、综合评价与注重贡献同发力,构建人才评价激励新生态

学校积极推进科研评价改革,修订《科研奖励办法》,综合考量教师承担科研项目、重要理论突破、知识产权转化、科技成果获奖、平台团队建设等对学科贡献度较大的5个方面,突出成果质量和贡献,在多维度综合评价基础上进行奖励激励。积极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推行同行专家评价、代表作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建立优秀青年人才职称直聘、破格晋升制度;对青年科研人员实行聘期考核、项目周期考核等中长期评价,根据岗位特点分类设置评价指标,合理评价青年科研人员实际贡献;建立绩效与聘期考核挂钩机制,营造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和信任宽松的创新生态。

下一步,内蒙古农业大学将进一步加强科技激励政策的衔接落实,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大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制度,保护和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引导科研人员树立“国之大者”,以有组织科研服务支撑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祖国北方生态屏障建设,书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篇章。



典型案例



内蒙古农业大学全方位推进科研激励机制改革,着力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引导优秀人才团队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创新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取得了明显成效。围绕种业振兴战略,设立种业领军人才专项基金,实行项目首席和项目负责人双负责制,鼓励青年种业人才牵头团队开展动物、植物、微生物种业攻关。农学院马艳红教授在种业专项基金支持下,组织团队潜心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成功培育出适合于淀粉、全粉和薯片加工等多用途的马铃薯优异新品种“内农薯1号”、薯条加工型新品种“内农薯2号”、鲜食用马铃薯新品种“紫彩1号”、高花青素含量提取及鲜食兼用型新品种“紫彩3号”,其中“内农薯1号”依托华颂种业进行新品种成果转化,2016~2018年在内蒙古地区累计推广种植面积为291万亩,增产122130万公斤,新增产值109701.91万元,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个人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挑大梁、当主角,她带头的科研团队入选“草原英才”工程“产业创新人才团队”,个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和“321人才工程”,2022年获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马艳红表示,科技激励改革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赋权松绑和稳定支持政策,给予了青年人才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机会,去实现理想和抱负,利于科研工作者沉心蓄力、铆足劲头攻关“卡脖子”难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打印 打印 关闭 关闭
  • 微信公众号
  • 教育厅微博
  • 手机版
  • 教育部官方网站
  • 省级教育网站省级教育网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盟市教育局盟市教育局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 包头市教育局 乌海市教育局 赤峰市教育局 通辽市教育局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 呼伦贝尔市教育局 巴彦淖尔市教育局 乌兰察布市教育局 兴安盟教育局 锡林郭勒盟教育局 阿拉善盟教育体育局 满洲里市教育局 二连浩特市教育科技局
  • 区内本科院校区内本科院校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 赤峰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集宁师范学院 河套学院 内蒙古艺术学院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内蒙古开放大学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 区内高职院校区内高职院校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通辽职业学院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扎兰屯职业学院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内蒙古大学交通职业技...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 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青... 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中...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科技职业学院 内蒙古能源职业学院 内蒙古美术职业学院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网站支持ipv6
  • 蒙ICP备15003152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92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60
  •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丁香路5号 邮编:010011 值班电话:0471-2856534 信访电话:0471-2856057
蒙古文版
无障碍浏览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搜本站
  • 网站首页
  • 委厅概况
  • 教育动态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栏
内蒙古农业大学:多维度加强科技激励,深度推进有组织科研 | 科技激励
发布日期:2023-03-08 12:37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为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着力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激励、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科研评价等工作。202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发改委、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知识产权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统筹指导我区高等学校加快完善科技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高等学校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02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通过完善科技人才引育、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保障等举措,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为推进我区高等学校加快落实科技激励政策,优化提升科研管理效能,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特设立“科技激励”专栏,加大对科技激励政策的宣传力度,分享和推广各高等学校工作亮点和典型做法。


内蒙古农业大学

多维度加强科技激励,深度推进有组织科研


内蒙古农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从保障科研时间、加大青年人才激励、改革人才评价等多个维度强化科技激励,激发人才团队创新活力,深度推进有组织科研,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赋权改革与简化流程两手抓,切实为人才团队减负松绑

内蒙古农业大学持续推进科研管理“放管服”改革,先后制修订了《科研奖励办法》《科研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间接经费管理办法》《“包干制”项目管理办法》等17项科研管理制度,构建了系统全面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为创造良好创新生态提供了制度保障。以此为基础,立足农牧林水草乳沙优势学科领域和种业振兴等重大需求,依托学校4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立项支持27个科技创新团队和18个种业人才团队,围绕自治区农牧业和生态领域重点创新需求开展“1+1+N”有组织科技攻关。充分发挥科研绩效的激励引导作用,提高间接费用比例、增加绩效支出、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并进一步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赋予科研团队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提高人才团队智力劳动回报。

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办事流程,简化过程管理,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加强科研管理系统和智慧财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推行“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报送”,项目申报受理、形式审查、任务书签订、知识产权登记备案、科研经费报账等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让数字信息多跑路,科研人员少跑腿。学校2022年度协助科研团队招聘科研财务助理60余名,为人才团队提供辅助服务,保障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中。

二、增加机会与勇挑大梁同推进,激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针对青年科研人员因研究积累少导致项目竞争力弱、科研经费短缺的突出问题,学校发挥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作用,设立了45岁以下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多学科交叉研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科研创新平台能力建设等5大类9个子类项目,并着力加大项目体量,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2022年度全校立项的242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资助45岁以下青年教师168项,占总项目数的69.4%和总经费的77.0%,为推进青年科技人员潜心钻研、接续创新创造了良好环境。

学校修订《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制定《科研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优先推荐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研任务、担当科研团队带头人或科研平台负责人,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2022年学校青年人才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级项目321项,占当年立项总数的52.8%,比2018年增加109项、占比增加3.6%。新获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林草局青年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各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青年领军人才4人、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14人。

三、综合评价与注重贡献同发力,构建人才评价激励新生态

学校积极推进科研评价改革,修订《科研奖励办法》,综合考量教师承担科研项目、重要理论突破、知识产权转化、科技成果获奖、平台团队建设等对学科贡献度较大的5个方面,突出成果质量和贡献,在多维度综合评价基础上进行奖励激励。积极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推行同行专家评价、代表作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建立优秀青年人才职称直聘、破格晋升制度;对青年科研人员实行聘期考核、项目周期考核等中长期评价,根据岗位特点分类设置评价指标,合理评价青年科研人员实际贡献;建立绩效与聘期考核挂钩机制,营造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和信任宽松的创新生态。

下一步,内蒙古农业大学将进一步加强科技激励政策的衔接落实,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大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制度,保护和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引导科研人员树立“国之大者”,以有组织科研服务支撑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祖国北方生态屏障建设,书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篇章。



典型案例



内蒙古农业大学全方位推进科研激励机制改革,着力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引导优秀人才团队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创新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取得了明显成效。围绕种业振兴战略,设立种业领军人才专项基金,实行项目首席和项目负责人双负责制,鼓励青年种业人才牵头团队开展动物、植物、微生物种业攻关。农学院马艳红教授在种业专项基金支持下,组织团队潜心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成功培育出适合于淀粉、全粉和薯片加工等多用途的马铃薯优异新品种“内农薯1号”、薯条加工型新品种“内农薯2号”、鲜食用马铃薯新品种“紫彩1号”、高花青素含量提取及鲜食兼用型新品种“紫彩3号”,其中“内农薯1号”依托华颂种业进行新品种成果转化,2016~2018年在内蒙古地区累计推广种植面积为291万亩,增产122130万公斤,新增产值109701.91万元,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个人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挑大梁、当主角,她带头的科研团队入选“草原英才”工程“产业创新人才团队”,个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和“321人才工程”,2022年获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马艳红表示,科技激励改革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赋权松绑和稳定支持政策,给予了青年人才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机会,去实现理想和抱负,利于科研工作者沉心蓄力、铆足劲头攻关“卡脖子”难题。


移动版 | 电脑版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蒙ICP备1500315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60
蒙公网安备15010202150927号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