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蒙古文版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搜本站
  • 首页
  • 委厅概况
  • 教育动态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党建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蒙文版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微博微博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暖心专区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委厅概况
  • 教育动态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党建工作
2024-08-26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高考改革
专家谈新高考 | 如何落实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布日期:2022-06-29 14:33
A+ A- 分享至:

如何落实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 赵斌


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我区作为全国第五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份之一,从2022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这次改革是以高考改革为牵引,同步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改革。在这样的关键时候,自治区各地普通高中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乃至社会对高中课程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是否真正理解到位、认识到位,直接关系着这场高中课程改革的成效,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明确。

一、为什么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标志着国家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开始了10年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基本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之后,国家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2014年先行出台了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方案,2017、2020先后颁布和修订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2019年高中新教材开始使用。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专门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作出部署,再次突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这一关键任务,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正由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知识的传播方式、改变着知识获取和利用方式、改变着人的认知和知识构建方式,这场变革正深刻影响和改变全球人力资源版图,世界各国都在为人才培养提前谋划部署,抢占未来的国家竞争制高点。创新、责任、合作、终身学习等品格和能力正成为信息时代人才的基本标准,而原有工业时代形成的注重规模、标准,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才的需求。我国也正在经历着一场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按照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寻求一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之路,也正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命题,关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未来。

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今天,有不少人在怀念五六十年代的教育,那时的学校没有补课、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仍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究其原因,一是社会的用人评价导向并不是以学历为标准,教育还没有过重的功利性。二是人们在校外经历着大量社会实践,对品格锤炼、能力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高考制度的恢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平、稳定和发展,但由于高考制度的局限性,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升学率成为学校追求的主要目标,尽管国家持续进行了多次的教学改革,但应试教育的倾向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这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是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由“有学上”转变为要“上好学”,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就必须解决好人民群众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教育要从追求规模、数量转变为质量和内涵。对于普通高中而言,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更加明显,追求统一的标准必然影响学生的发展,多样化办学应是普通高中的基本特征。归根到底,普通高中教育问题的解决,要落实到学生身上,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好准备,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改什么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新修订的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定位,优化了课程结构,学科课程标准凝炼了学科核心素养、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学科教材更新了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时代和学生发展要求,由此也必然带来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方式、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评价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方式要改。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传统的讲授法是可以应对的。普通高中新课标最突出的变化是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新的概念,即把学科知识、能力、价值观念、品格要求综合呈现,突出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由此也必然带来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的较大变化。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科课程在学生素养形成中的育人功能,教学内容上更加突出知识的结构性,突出学科思想和方法,突出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评价方面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考试命题提供了重要依据。课堂教学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靠传统的知识灌输、刷题显然是解决不了的,因而促进知识结构化的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项目式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情境式教学也必然成为高中课堂教学重要的方式。

二是教学组织形式要改。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取消了文理分科,规定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选课走班”就成为普通高中必然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满足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如何管理好行政班和教学班,成为学校管理新的问题。一些学校由于资源有限采取设置几个类型、几种套餐的方式应对,从长远看,这与课程改革倡导的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学校的设施设备、资源建设、管理水平必须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是考试评价要改。这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一致、配套的综合改革。其中,考试评价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新高考一个重要改革内容是学业水平纳入高考并实行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覆盖除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以外的所有国家课程科目,选择性考试是在落实共同学习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学习修习情况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自主确定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这样的设计旨在对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基础上,再比较相对优势,从而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引导教学严格按课程标准组织进行。高考命题由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命题的背景更广、更活,更加注重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在这样的命题导向下,课堂教学必须避免机械训练、“满堂灌”、大量刷题的方式。


三、怎么样落实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区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从学校、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和教研部门来看,应着重关注和把握以下重点:

学校层面,要系统规划实施好学校的课程方案。首先是要有正确的办学目标,要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作为普通高中的基本育人目标。要按照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自身传统特色确定学校的办学思路,保证课程改革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其次是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并落实《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要求,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特别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理化生实验等课程,保障各科目教学规定课时,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第三是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校本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一类课程。要让选修课程尽可能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尽早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学校的选修课程应满足不同个性学生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针对某一类学生,应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教师层面,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新课程育人目标升级对教师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原有熟悉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科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对培养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不完全适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做到:一是要深研课程标准。教师的备课要依据课程标准,而不是围绕教材,关注教材逻辑,这样就会陷入教教材的误区,削弱了课程的育人价值。更不能围绕考试,关注知识点、答题技巧训练,忽视对真实生活的关注,忽视学科思想和体系的建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教学目标没有从知识维度上升到素养维度、没有将问题解决作为目标,学习目标不能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就说明教师还没有很好的理解、落实课标。二是要学会创新教学方式。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这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式,但这样的方式更易培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不利于素养的形成。促进核心素养的教学特征是倡导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基于情境,围绕真实问题解决,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特别是单元学习,是落实学科素养的有效路径,传统教学不易形成学科大概念,而单元学习需要较大的主题和任务,学生就需要不断的、深入的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发展核心素养。三是要坚定育人的初心和使命。认识好、落实好学科核心素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每个具体环节上思考、研究和改进,这对教师是极大的挑战,需要教师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追求理想的情怀,要牢记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忘记了这个初心,教学改革之路就会走的茫然。

教育管理部门层面,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条件保障。新的课程改革对教育的资源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要保证学校有一支数量充足、专业合格的教师队伍,满足课程选择和分层分类教学。目前自治区高中教师的生师比虽符合国家标准,但考虑各地区差异,及年龄、性别、学科等因素,不少学校仍存在缺口,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要协调编制、人社等部门建立编制和岗位的动态调整机制,并通过县域统筹、教师走教等方式,促进教师跨学校、跨区域合理流动,也可积极探索通过建立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选修课程教师缺口。其次是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配齐专用教室和场馆,保障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开设,还需要足够的图书资料、设施设备耗材等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学校创设良好的课程实施环境。第三是要有经费保障。新课程需要建立长效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满足课程开发、教学研究、设施设备配置、资源建设、教师培训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必要的经费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自治区高中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把有限的经费用到教学核心工作,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研部门层面,要打造好一支适应课程改革高素质的教研队伍。教研员对一个地区的学科引领非常重要,教研员的理念思想正确才能保证学科教学改革的健康持续发展,反之教研员教学指导如果仍停留在关注学科知识技能、关注考试成绩上,则会成为学科教学改革的阻碍。教研员要积极参与引领课程改革,研究重心要由关注学科教材教法研究,逐步提升到更高的视角上来,增强课程意识,增强评价意识,增强育人意识,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研究,加强对育人关键环节的研究,当好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高参,指导学校和教师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级教研部门需要切实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创新教研工作机制,强化教研保障水平,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打造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教研专业队伍,为我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归根到底是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出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走得长远,取得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打印 打印 关闭 关闭
  • 微信公众号
  • 教育厅微博
  • 手机版
  • 教育部官方网站
  • 省级教育网站省级教育网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盟市教育局盟市教育局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 包头市教育局 乌海市教育局 赤峰市教育局 通辽市教育局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 呼伦贝尔市教育局 巴彦淖尔市教育局 乌兰察布市教育局 兴安盟教育局 锡林郭勒盟教育局 阿拉善盟教育体育局 满洲里市教育局 二连浩特市教育科技局
  • 区内本科院校区内本科院校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 赤峰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集宁师范学院 河套学院 内蒙古艺术学院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内蒙古开放大学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 区内高职院校区内高职院校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通辽职业学院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扎兰屯职业学院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内蒙古大学交通职业技...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 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青... 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中...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科技职业学院 内蒙古能源职业学院 内蒙古美术职业学院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网站支持ipv6
  • 蒙ICP备15003152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92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60
  •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丁香路5号 邮编:010011 值班电话:0471-2856534 信访电话:0471-2856057
蒙古文版
无障碍浏览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搜本站
  • 网站首页
  • 委厅概况
  • 教育动态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高考改革
专家谈新高考 | 如何落实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发布日期:2022-06-29 14:33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如何落实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 赵斌


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我区作为全国第五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份之一,从2022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这次改革是以高考改革为牵引,同步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改革。在这样的关键时候,自治区各地普通高中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乃至社会对高中课程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是否真正理解到位、认识到位,直接关系着这场高中课程改革的成效,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明确。

一、为什么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标志着国家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开始了10年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基本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之后,国家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2014年先行出台了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方案,2017、2020先后颁布和修订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2019年高中新教材开始使用。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专门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作出部署,再次突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这一关键任务,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正由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知识的传播方式、改变着知识获取和利用方式、改变着人的认知和知识构建方式,这场变革正深刻影响和改变全球人力资源版图,世界各国都在为人才培养提前谋划部署,抢占未来的国家竞争制高点。创新、责任、合作、终身学习等品格和能力正成为信息时代人才的基本标准,而原有工业时代形成的注重规模、标准,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才的需求。我国也正在经历着一场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按照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寻求一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之路,也正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命题,关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未来。

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今天,有不少人在怀念五六十年代的教育,那时的学校没有补课、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仍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究其原因,一是社会的用人评价导向并不是以学历为标准,教育还没有过重的功利性。二是人们在校外经历着大量社会实践,对品格锤炼、能力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高考制度的恢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平、稳定和发展,但由于高考制度的局限性,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升学率成为学校追求的主要目标,尽管国家持续进行了多次的教学改革,但应试教育的倾向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这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是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由“有学上”转变为要“上好学”,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就必须解决好人民群众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教育要从追求规模、数量转变为质量和内涵。对于普通高中而言,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更加明显,追求统一的标准必然影响学生的发展,多样化办学应是普通高中的基本特征。归根到底,普通高中教育问题的解决,要落实到学生身上,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好准备,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改什么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新修订的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定位,优化了课程结构,学科课程标准凝炼了学科核心素养、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学科教材更新了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时代和学生发展要求,由此也必然带来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方式、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评价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方式要改。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传统的讲授法是可以应对的。普通高中新课标最突出的变化是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新的概念,即把学科知识、能力、价值观念、品格要求综合呈现,突出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由此也必然带来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的较大变化。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科课程在学生素养形成中的育人功能,教学内容上更加突出知识的结构性,突出学科思想和方法,突出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评价方面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考试命题提供了重要依据。课堂教学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靠传统的知识灌输、刷题显然是解决不了的,因而促进知识结构化的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项目式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情境式教学也必然成为高中课堂教学重要的方式。

二是教学组织形式要改。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取消了文理分科,规定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选课走班”就成为普通高中必然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满足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如何管理好行政班和教学班,成为学校管理新的问题。一些学校由于资源有限采取设置几个类型、几种套餐的方式应对,从长远看,这与课程改革倡导的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学校的设施设备、资源建设、管理水平必须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是考试评价要改。这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一致、配套的综合改革。其中,考试评价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新高考一个重要改革内容是学业水平纳入高考并实行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覆盖除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以外的所有国家课程科目,选择性考试是在落实共同学习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学习修习情况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自主确定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这样的设计旨在对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基础上,再比较相对优势,从而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引导教学严格按课程标准组织进行。高考命题由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命题的背景更广、更活,更加注重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在这样的命题导向下,课堂教学必须避免机械训练、“满堂灌”、大量刷题的方式。


三、怎么样落实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区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从学校、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和教研部门来看,应着重关注和把握以下重点:

学校层面,要系统规划实施好学校的课程方案。首先是要有正确的办学目标,要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作为普通高中的基本育人目标。要按照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自身传统特色确定学校的办学思路,保证课程改革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其次是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并落实《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要求,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特别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理化生实验等课程,保障各科目教学规定课时,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第三是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校本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一类课程。要让选修课程尽可能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尽早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学校的选修课程应满足不同个性学生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针对某一类学生,应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教师层面,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新课程育人目标升级对教师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原有熟悉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科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对培养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不完全适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做到:一是要深研课程标准。教师的备课要依据课程标准,而不是围绕教材,关注教材逻辑,这样就会陷入教教材的误区,削弱了课程的育人价值。更不能围绕考试,关注知识点、答题技巧训练,忽视对真实生活的关注,忽视学科思想和体系的建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教学目标没有从知识维度上升到素养维度、没有将问题解决作为目标,学习目标不能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就说明教师还没有很好的理解、落实课标。二是要学会创新教学方式。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这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式,但这样的方式更易培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不利于素养的形成。促进核心素养的教学特征是倡导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基于情境,围绕真实问题解决,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特别是单元学习,是落实学科素养的有效路径,传统教学不易形成学科大概念,而单元学习需要较大的主题和任务,学生就需要不断的、深入的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发展核心素养。三是要坚定育人的初心和使命。认识好、落实好学科核心素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每个具体环节上思考、研究和改进,这对教师是极大的挑战,需要教师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追求理想的情怀,要牢记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忘记了这个初心,教学改革之路就会走的茫然。

教育管理部门层面,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条件保障。新的课程改革对教育的资源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要保证学校有一支数量充足、专业合格的教师队伍,满足课程选择和分层分类教学。目前自治区高中教师的生师比虽符合国家标准,但考虑各地区差异,及年龄、性别、学科等因素,不少学校仍存在缺口,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要协调编制、人社等部门建立编制和岗位的动态调整机制,并通过县域统筹、教师走教等方式,促进教师跨学校、跨区域合理流动,也可积极探索通过建立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选修课程教师缺口。其次是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配齐专用教室和场馆,保障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开设,还需要足够的图书资料、设施设备耗材等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学校创设良好的课程实施环境。第三是要有经费保障。新课程需要建立长效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满足课程开发、教学研究、设施设备配置、资源建设、教师培训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必要的经费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自治区高中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把有限的经费用到教学核心工作,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研部门层面,要打造好一支适应课程改革高素质的教研队伍。教研员对一个地区的学科引领非常重要,教研员的理念思想正确才能保证学科教学改革的健康持续发展,反之教研员教学指导如果仍停留在关注学科知识技能、关注考试成绩上,则会成为学科教学改革的阻碍。教研员要积极参与引领课程改革,研究重心要由关注学科教材教法研究,逐步提升到更高的视角上来,增强课程意识,增强评价意识,增强育人意识,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研究,加强对育人关键环节的研究,当好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高参,指导学校和教师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级教研部门需要切实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创新教研工作机制,强化教研保障水平,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打造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教研专业队伍,为我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归根到底是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出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走得长远,取得实效。


移动版 | 电脑版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蒙ICP备1500315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60
蒙公网安备15010202150927号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