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蒙古文版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搜本站
  • 首页
  • 委厅概况
  • 教育动态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党建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蒙文版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微博微博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暖心专区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委厅概况
  • 教育动态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北疆教育
乌兰察布市:凝心铸魂强基础 石榴花开向未来
来源:乌兰察布市教育局发布日期:2025-05-16 10:41
A+ A- 分享至: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发力点”,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一核”,以“课堂融通、社会融入、平台融通、文化融汇、网络融和”为“五翼”,打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落脚点的“一核五翼”模式,建强思政工作“桥头堡”,架起各民族师生“连心桥”,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和“魂”。

课堂融通,促思想引领。一是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句话’的事实道理”“七个做模范”等内容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建立了分学段课程体系,学前教育阶段阅读石榴籽绘本,开设“立德育苗”小课堂;义务教育阶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大团结》列入了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了不少于12课时的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高中阶段讲好思政、历史课程,组织专题班(团)会。二是强化课程建设,举办全市首届大中小学思政“金课”展示交流活动,打造了85节“石榴红”“ 航天蓝”“ 北疆绿”等系列思政“金课”。举办了全市大中小学首届舞台上的思政课优秀课本剧(情景剧)大赛和全市大中小学师生“北疆儿女心向党,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我来讲”微视频制作大赛,评选出《草原额吉都贵玛》等优秀作品32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扎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心入脑。

集宁区永安路小学开展“传承北疆文化 弘扬蒙古马精神” “小蒙古马”德育实践课程

凉城县第一幼儿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

乌兰察布市教育局举办全市大中小学“首届舞台上的思政课优秀课本剧(情景剧)大赛”

社会融入,促红色传承。强化实践教育,全面提升育人实效,利用乌兰察布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红色战役纪念园、博物馆、革命旧址等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历史、教育资源,组织全市中小学学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研学实践1200余次,建成“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3个,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贯通。积极组织开展京蒙青少年“励志研学”“ 石榴籽相聚同心向未来”“ 民族团结一家亲”“ 京蒙青少年结对子、手拉手”等各类参观体验、学习交流、研学等活动80余场,覆盖青少年18600余人。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悟践行,有形有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集宁区第四中学开展“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研学活动

察右前旗开展“京蒙同携手 少年读中国”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

平台融通,提升育人成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教育引导,实施“石榴籽育人深化建设工程”,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开展不同学段的贯通性研究,常态化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和示范课展示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有机融入课堂,用讲故事的方式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用好《德育学堂》、《石榴籽育人小课堂》资源平台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思政讲义》,按照市委工作部署,聚焦“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多角度、多层面、立体有效用好“大思政课”,选取4所中小学作为试点学校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景教室。

文化融汇,促思想浸润。乌兰察布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自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全市374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校园文化自查,各地各校将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六句话”事实道理等内容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各具特色的文化长廊和文化墙,用好校园广播、橱窗、走廊等宣传媒介,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墙、“蒙古马精神”雕塑,完成“中华全家福”巨幅剪纸,开展“北疆教育心向党”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育实践活动1200余场。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作文大赛、知识竞赛、书法比赛等1500余场,做到“校园里有展示、课堂上有内容、网络上有阵地”,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花在校园中常开长盛。

网络融和,促资源共享。构建“互联网+”网络育人基地,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云端课堂”、校园网站、电子屏等载体,构建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矩阵,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宣传推送,讲好“微案例”、“微故事”, 挖掘新时代新人物新典型,形成20篇微案例、40篇微故事,推出“草原母亲”都贵玛、“塞上愚公”董鸿儒、“北疆楷模”关慧明、“中国好人”钢宝力达等一批新时代新典型,榜样引领作用发挥更加充分,让宣传内容活起来、效果实起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持续激励引领广大师生凝心聚力共建美好家园。


编辑:郑佳琦

校审:安永明  边建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打印 打印 关闭 关闭
  • 微信公众号
  • 教育厅微博
  • 手机版
  • 教育部官方网站
  • 省级教育网站省级教育网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盟市教育局盟市教育局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 包头市教育局 乌海市教育局 赤峰市教育局 通辽市教育局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 呼伦贝尔市教育局 巴彦淖尔市教育局 乌兰察布市教育局 兴安盟教育局 锡林郭勒盟教育局 阿拉善盟教育体育局 满洲里市教育局 二连浩特市教育科技局
  • 区内本科院校区内本科院校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 赤峰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集宁师范学院 河套学院 内蒙古艺术学院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内蒙古开放大学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 区内高职院校区内高职院校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通辽职业学院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扎兰屯职业学院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内蒙古大学交通职业技...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 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青... 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中...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科技职业学院 内蒙古能源职业学院 内蒙古美术职业学院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网站支持ipv6
  • 蒙ICP备15003152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92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60
  •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丁香路5号 邮编:010011 值班电话:0471-2856534 信访电话:0471-2856057
蒙古文版
无障碍浏览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搜本站
  • 网站首页
  • 委厅概况
  • 教育动态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北疆教育
乌兰察布市:凝心铸魂强基础 石榴花开向未来
发布日期:2025-05-16 10:41
来源:乌兰察布市教育局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发力点”,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一核”,以“课堂融通、社会融入、平台融通、文化融汇、网络融和”为“五翼”,打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落脚点的“一核五翼”模式,建强思政工作“桥头堡”,架起各民族师生“连心桥”,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和“魂”。

课堂融通,促思想引领。一是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句话’的事实道理”“七个做模范”等内容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建立了分学段课程体系,学前教育阶段阅读石榴籽绘本,开设“立德育苗”小课堂;义务教育阶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大团结》列入了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了不少于12课时的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高中阶段讲好思政、历史课程,组织专题班(团)会。二是强化课程建设,举办全市首届大中小学思政“金课”展示交流活动,打造了85节“石榴红”“ 航天蓝”“ 北疆绿”等系列思政“金课”。举办了全市大中小学首届舞台上的思政课优秀课本剧(情景剧)大赛和全市大中小学师生“北疆儿女心向党,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我来讲”微视频制作大赛,评选出《草原额吉都贵玛》等优秀作品32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扎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心入脑。

集宁区永安路小学开展“传承北疆文化 弘扬蒙古马精神” “小蒙古马”德育实践课程

凉城县第一幼儿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

乌兰察布市教育局举办全市大中小学“首届舞台上的思政课优秀课本剧(情景剧)大赛”

社会融入,促红色传承。强化实践教育,全面提升育人实效,利用乌兰察布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红色战役纪念园、博物馆、革命旧址等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历史、教育资源,组织全市中小学学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研学实践1200余次,建成“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3个,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贯通。积极组织开展京蒙青少年“励志研学”“ 石榴籽相聚同心向未来”“ 民族团结一家亲”“ 京蒙青少年结对子、手拉手”等各类参观体验、学习交流、研学等活动80余场,覆盖青少年18600余人。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悟践行,有形有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集宁区第四中学开展“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研学活动

察右前旗开展“京蒙同携手 少年读中国”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

平台融通,提升育人成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教育引导,实施“石榴籽育人深化建设工程”,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开展不同学段的贯通性研究,常态化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和示范课展示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有机融入课堂,用讲故事的方式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用好《德育学堂》、《石榴籽育人小课堂》资源平台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思政讲义》,按照市委工作部署,聚焦“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多角度、多层面、立体有效用好“大思政课”,选取4所中小学作为试点学校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景教室。

文化融汇,促思想浸润。乌兰察布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自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全市374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校园文化自查,各地各校将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六句话”事实道理等内容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各具特色的文化长廊和文化墙,用好校园广播、橱窗、走廊等宣传媒介,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墙、“蒙古马精神”雕塑,完成“中华全家福”巨幅剪纸,开展“北疆教育心向党”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育实践活动1200余场。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作文大赛、知识竞赛、书法比赛等1500余场,做到“校园里有展示、课堂上有内容、网络上有阵地”,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花在校园中常开长盛。

网络融和,促资源共享。构建“互联网+”网络育人基地,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云端课堂”、校园网站、电子屏等载体,构建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矩阵,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宣传推送,讲好“微案例”、“微故事”, 挖掘新时代新人物新典型,形成20篇微案例、40篇微故事,推出“草原母亲”都贵玛、“塞上愚公”董鸿儒、“北疆楷模”关慧明、“中国好人”钢宝力达等一批新时代新典型,榜样引领作用发挥更加充分,让宣传内容活起来、效果实起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持续激励引领广大师生凝心聚力共建美好家园。


编辑:郑佳琦

校审:安永明  边建平

移动版 | 电脑版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蒙ICP备1500315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60
蒙公网安备15010202150927号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